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大样本下基于空间向量聚类的非概率证据融合方法研究

    曹黎侠;王嘉鑫;毛春妮;

    针对大样本情况下的冲突证据融合问题,综合考虑证据之间的支持关系和证据本身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向量Jousselme距离聚类的证据融合新方法,用于处理大样本情况下的证据融合问题,并降低证据冲突带来的影响。基于逐步融合的理念,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出证据间的距离对证据进行分类,再采用Murphy方法对同一类证据进行融合,然后对初步融合后的新证据运用D-S(Dempster-Shafer)组合规则实现排序和决策;最后将该方法用于高校在校生心理社会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实证分析表明,新方法有效可行,实证结果可为心理社会性发展预测、评估等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54;No.233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攻击规范信念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孙庆;曹鑫钰;任延涛;穆雯兰;

    探究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冲突问卷、攻击规范信念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攻击行为问卷对山东省46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究父母冲突、攻击规范信念、情绪调节策略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减少青少年攻击行为。结果表明:父母冲突能够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β=0.633,P<0.001);攻击规范信念和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攻击行为总分和身体攻击维度上,攻击规范信念和情绪调节策略两条路径占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愤怒维度上,情绪调节策略路径占比显著高于攻击规范信念路径占比;在敌意维度上,攻击规范信念路径占比显著高于情绪调节策略路径占比。

    2025年03期 v.54;No.233 229-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积极青少年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研究——交叉滞后分析

    陈媛媛;曾小叶;刘艳芹;林敏;七十三;

    利用纵向追踪设计考察积极青少年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的动态关系,采用极简版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1 033名中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三次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积极青少年发展与亲社会行为在三次测查间呈显著正相关;T1时间点的积极青少年发展显著正向预测T2时间点的亲社会行为,T2时间点的积极青少年发展显著正向预测T3时间点的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积极青少年发展与亲社会行为是双向影响关系。

    2025年03期 v.54;No.233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希望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效应

    侯小花;李娇娇;王金道;

    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希望量表和控制感量表对1 69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希望和控制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和亲社会行为、希望、控制感存在显著的两两正向相关;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希望和控制感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单独和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说明,公正世界信念既可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通过提升希望和控制感来提升亲社会行为。结果提示,提升公正世界信念、希望和控制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025年03期 v.54;No.233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近30年山西省土地利用驱动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

    高严;马义娟;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22年LUCC数据,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转移矩阵、PLUS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1990-2022年该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动态变迁及驱动因素,借助InVEST模型,精确估算四个时间节点的碳储量,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下碳储量演变的全过程,以探究山西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对碳储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年研究区草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化为耕地和林地,其中2010-2022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快;(2)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经济和政策等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坡度对各种用地类型贡献率最大;(3)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地域性,受地形影响,碳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为主的生态保护区,包括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和太岳山等,碳储量低值区分布在六大盆地区,以建设用地为主;(4)近30年,山西省碳储量呈增长趋势,总量增加了34.47×10~6 t,林地面积的扩大是碳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2025年03期 v.54;No.233 249-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层级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识别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吴雪玲;韩淑锦;史宴霞;郭晓佳;

    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是关系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用成本栅格法和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以乡镇为最小研究单元,从市内和跨市就医两方面出发,对运城市层级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层级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匀,市内表现为多核心模式,且15分钟内基层及上层医疗设施分别覆盖32.56%和25.11%的人口。跨市就医可达性以各区县主城区为高值中心。市内医疗设施可达性与跨市就医可达性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别,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子分别是老年人口比例因子和经济水平因子。研究结果对中部地区城市的医疗服务公平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5年03期 v.54;No.233 258-26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内蒙古正蓝旗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年际动态

    红梅;乌义罕;宝金财;赵格日乐图;

    采用样线法于2014—2023年,对正蓝旗境内湿地、沙地、草原3种生境夏季鸟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2种,隶属于19目40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8目24科84种,雀形目鸟类16科38种。种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居留型分布为夏候鸟71种,留鸟29种,旅鸟22种,夏候鸟占优势。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3种生境中分布的鸟类分别为湿地(100种)、沙地(43种)、草原(29种)。8年间3种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相关指数有非周期性波动,其中草原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年际波动最大,湿地和沙地动态变化则相对平缓。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湿地生境Patrick丰富度(52.880±6.312)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541±0.401)最高,显著高于沙地和草原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加强湿地生境鸟类监测与保护的同时,重视草原和沙地生境植被恢复,对正蓝旗夏季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54;No.233 26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拟垂枝藓属(塔藓科)内蒙古新记录种

    李淼;苏云;夏天;徐皓;顾苏和;田桂泉;

    报道采集于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磨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下的塔藓科(Hylocomiaceae)拟垂枝藓属(Rhytidiadelphus)内蒙古新记录种:拟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squarrosus)。提供该物种的生境信息、形态特征详细描述、地理分布、数码照片以及中国拟垂枝藓属分种检索表。

    2025年03期 v.54;No.233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蓝藻和绿藻的时空分布特征

    高双合;杜玲;徐杰;尹强;

    土壤藻类是生物结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种类影响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利用藻类形态学鉴定和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中蓝藻和绿藻的物种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中绿藻共有11科16属34种,蓝藻共有8科10属40种。不同样地生物结皮蓝藻、绿藻α多样性以人工促成藻结皮发育样地最高,而围封油蒿自然群落样地最低,表明不同程度扰动对生物结皮中的蓝藻、绿藻多样性具有影响;β多样性以人工促成藻结皮进一步发育形成的生物结皮与自然油蒿群落中的蓝藻、绿藻物种组成相似度最高。不同时期生物结皮中蓝藻、绿藻的α多样性10月最高,8月显著低于10月;β多样性以8月和10月的蓝藻物种相似度最高(0.72),6月和8月的绿藻物种相似度最低(0.462),表明不同时期物种相似度可能与水分、温度条件密切相关。生物结皮中藻细胞密度在6月最低,10月达到高点,在人工促成藻结皮后发育的样地中10月藻细胞密度达到峰值(66 339.62 cell/mL)。

    2025年03期 v.54;No.233 27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植物根际与非根际真菌群落研究

    徐嘉燊;阿拉木斯其其格;李嘉欣;高雪峰;

    为探究荒漠草原植物-真菌-土壤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以及形成差异的驱动因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群落中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短花针茅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4组样品根际土壤共检测到5门26纲104目268科661属。在门水平,4组样品均包括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73.39%~94.43%)、Ascomycota(子囊菌门,3.33%~12.41%)、Zygomycota(接合菌门,0.36%~1.45%)和Chytridiomycota(壶菌门,0.08%~1.59%)4门,短花针茅根际还有Glomeromycota(球囊菌门,0.6%)。属水平聚类分析表明,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真菌群落组成最相似。短花针茅根际的Inonotus、Coprinopsis、Bovista、Simocybe和Marasmius等真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LEfSe分析显示,短花针茅根际与其他3组的标志性差异真菌为Inonotus属。C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和有机碳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2025年03期 v.54;No.233 286-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四合木群落与霸王群落及其交错区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周雪萌;王铁娟;曹雅;陆瑶;

    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群落、霸王群落常交错分布,群落之间形成交错区。选择3个不同群落作为研究样地,对比分析土壤水分、pH、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特征及差异,探讨3种群落类型土壤因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3个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均很低,一般低于2%,pH值结果均呈碱性;(2)四合木群落在0~<10 cm土层的全N与有机质C均高于霸王群落,养分状况较好,群落交错区的全量养分多数介于两个群落之间;(3)除全K外,不同群落的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多表现为浅层土的值更高;(4)土壤C∶P与N∶P较低,说明研究区N较为缺乏,P的有效性较高。

    2025年03期 v.54;No.233 294-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通古斯语人群的混合起源——基于高分辨率父系Y染色体谱系树的见解

    张咸鹏;王佳宁;韦兰海;

    通古斯语人群主要分布在东亚北部和北亚地区,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独特的适应性进化过程,在近数千年经历了复杂的扩散和融合。在对相关父系Y染色体DNA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报道了一组高分辨率(100大类)的父系遗传组成数据,并对通古斯语人群的各类父系遗传成分的可能族源逐一进行详细说明。结果显示,不同父系类型,包括奠基者类型C2a1a2a1-SK1061,在各通古斯语人群中的组成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而言,现代通古斯语人群是黑龙江流域古人的直系后裔,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来自我国东北南部、华北、西伯利亚人群和蒙古语人群的混合,而这类混合在南部通古斯语人群中的比例高于北部。高分辨率数据为相关学科未来有关通古斯语人群起源、演化和适应性进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3期 v.54;No.233 30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1)维Sawada-Kotera方程的Lax可积性与精确解研究

    薛世博;套格图桑;

    基于Hirota双线性方法和试探函数法,研究(2+1)维Sawada-Kotera方程的双线性B?cklund变换,Lax对和精确解问题。利用Hirota双线性方法,将(2+1)维Sawada-Kotera方程转换为双线性形式,并利用试探函数法构造精确解,分析解的性质;再通过构造(2+1)维Sawada-Kotera方程的双线性B?cklund变换,获得该方程的Lax对,进而证明方程Lax可积。

    2025年03期 v.54;No.233 313-320+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漏水检测信号的稀疏表示研究

    赵博书;郭改枝;孟雪梅;张俊峰;

    为解决压缩感知在漏水检测系统中面临的信号重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比多种漏水信号稀疏表示方法,寻找最适合漏水检测信号的稀疏表示。具体方法包括设计伯努利随机观测矩阵,并采用不同类型的稀疏基对漏水信号进行稀疏表示和重构。在实验中,选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和db4小波变换作为固定稀疏基,K-SVD算法和自编码器(autoencoder)方法作为学习型字典的稀疏表示,并结合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CoSaMP)和梯度下降法(GD)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小数据量条件下,K-SVD相比DCT和db4小波变换在均方误差(MSE)、峰值信噪比(PSNR)和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三个指标上均有所提升。而在大数据量的条件下,自编码器的稀疏表示方法表现出了更好的重构性能,其MSE值最低可达到0.000 67,Cosine Similarity值最高可达到0.999 4,且在信号分布密度和波形拟合方面优于K-SVD,展现出更高的重构效率和鲁棒性。

    2025年03期 v.54;No.233 32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本刊投稿网址:http://nmsb.cbpt.cnki.net)《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登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史、心理学等论文。

    2025年03期 v.54;No.233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